電子政務解決方案
作者:admin 發布時間:2018-05-23
電子政務是一國的各級政府機關或有關機構借助電子信息技術而進行的政務活動,其實質是通過應用信息技術轉變政府傳統的集中管理、分層結構運行模式,以適應數字化社會的需要。電子政務主要由政府部門內部的數字化辦公、政府部門之間通過計算機網絡而進行的信息共享和實時通信、政府部門通過網絡與公眾進行的雙向信息交流三部分組成。
由于電子政務具有提高行政效率,節約財政開支,增強政府透明度,拉動信息化投資與消費需求,促進對外開放,促進政府和百姓實時溝通等優點,因此,電子政務得到了各國政府的響應。美國、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國相繼實施了電子政務計劃,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國自1999年實施"政府上網計劃"以來,我國各級政府的電子政務建設發展很快,所有省、市、自治區、直轄市均已有自己的政府網站(包括港澳臺地區在內),800多個國家級政府部門申請了域名,在網上可查的各級政府站點達457個,其中最小區劃已達區(鄉),電子政務應用也已擴展到公文電子化、電子招標與采購、電子福利支付、電子資料庫、網上報稅、網上報關、電子身份證、電子統計報表報送等領域。
電子政務是依賴于計算機和網絡技術而存在的,這就意味著電子政務應用不可避免地存在著由Internet的自由、開放所帶來的信息安全隱患。這些信息安全隱患主要有:
1、身份認證
由于非法用戶可以偽造、假冒政府網站、社會團體、企業和個人身份,因此登錄到網上政務站點的政府內部人員、社會團體、企業、個人無法知道他們所登錄的網站是否是可信的政府網站,政府網站也無法驗證登錄到網站上的客戶是否是經過政府部門認證的合法用戶,非法用戶可以借機進行破壞。"用戶名+口令"的傳統認證方式安全性較弱,用戶口令易被竊取而導致損失。
2、信息的機密性
傳輸在各政府部門間、政府與企業間、外出的領導與辦公室之間的敏感、機密信息和數據有可能在傳輸過程中被非法用戶截取。
3、信息的完整性
敏感、機密信息和數據在傳輸過程中有可能被惡意篡改。
4、信息的不可抵賴性
網上行為一旦被否認,政府部門、機構或個人沒有已簽名的記錄來作為仲裁的依據。
為了消除上述安全問題,保障電子政務的順利實施,推出了基于PKI技術的、易于實施的電子政務安全認證解決方案,向所有參與電子政務活動的客戶和電子政務網站提供身份認證,保證了信息傳輸過程中的信息及密性和完整性,提供數字簽名功能保證網上行為的不可抵賴性,最終有效防止各種電子政務安全隱患。
此外,電子政務安全認證解決方案還能夠實現訪問控制、文件加密保存等功能,保證不同的人員在網上應用中具有不同的權限,控制其所瀏覽的信息,防止政府內部人員竊取企業、個人敏感信息;保證存放在本地計算機上的文件他人無法打開。